月满中秋,共绣团圆!南姜泰和社区成功举办“巧手绣中秋”活动
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中秋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的美好期许,也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。为让社区居民在手工创作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,增进邻里间的温情联结,9月23日上午,在沙子口街道南姜泰和社区举办了一场“巧手绣中秋”主题刺绣活动,社区居民代表齐聚一堂,用针线勾勒中秋意象,共谱团圆篇章。
活动当天,虽然天公不作美飘着细雨,但活动现场暖意融融。提前布置好的长桌上,整齐摆放着各色绣线、绣布、绣花针与图样,月亮、玉兔、桂花树、灯笼等充满中秋元素的图案格外醒目,让到场居民瞬间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。上午9时许,居民们陆续签到入场,既有热衷手工的中老年朋友,也有对传统刺绣好奇的的年轻人,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。“早就听说社区要办刺绣活动,我特意提前把孙子送到幼儿园过来的,就想亲手做个中秋小物件,留个纪念。”社区居民王阿姨一边整理绣线,一边笑着和身旁的邻居交流。
展开剩余76%上午9时30分,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:“中秋是团圆的节日,刺绣是传统的手艺,我们希望通过‘一针一线绣中秋’的方式,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让邻里之间多一份交流、多一份温暖。”随后,本次活动邀请的专业刺绣老师王建佩登场,她从事传统刺绣教学多年,有着丰富的经验。
“刺绣看似复杂,其实只要掌握基础针法,零基础也能做出漂亮的作品。”王老师手持绣针和绣布,从穿针引线的技巧讲起,耐心演示如何打结、如何起针,随后详细讲解了回针绣、缎面绣、轮廓绣、打籽绣、锁链绣等基础针法的操作要领。“大家看,绣月亮的时候要用长短一致的轮廓绣法,沿着画好的线迹慢慢往后面倒着绣,这样绣出来的月亮才会圆润饱满;绣玉兔的耳朵时,可以用平整的缎面绣法,突出耳朵的立体感。”王老师一边演示,一边手把手指导身边的居民,针对大家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一解答。
居民们认真聆听,纷纷拿起绣针尝试。刚开始,不少零基础的居民显得有些手忙脚乱,穿针总是穿不进去,绣线也时常打结。“老师,我的线怎么总缠在一起呀?”“这个针脚怎么才能绣得均匀呢?”面对大家的疑问,王老师和社区志愿者来回穿梭在座位之间,耐心地帮居民调整握针姿势,手把手教大家控制针脚密度。年逾花甲的曲女士小心翼翼地绣着玉兔的眼睛,,眼神格外专注。“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针线活,但都是绣一些简单的东西,这次活动既能学到复杂的刺绣技巧,还能认识这么多邻居,特别有意义。”曲女士说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居民们渐渐掌握了刺绣技巧,会议室内只剩下细微的针线摩擦声和偶尔的交流声。大家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绣布,手指上下翻飞,原本空白的绣布上,渐渐显露出月亮的轮廓、玉兔的身形、桂花树的枝叶。王阿姨的绣布上,一轮金黄的圆月已初见雏形,她笑着说:“刚开始还担心自己学不会,没想到跟着老师一步步做,还真绣出样子了,这感觉太有成就感了!”旁边的年轻居民小李则选择了玉兔图案,她表示:“以前觉得刺绣是老一辈才喜欢的东西,今天亲手尝试后发现特别有意思,一针一线都要用心,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。”
上午11时15分,活动进入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。居民们陆续完成了自己的刺绣作品,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绣布,互相欣赏、交流心得。有的居民绣出了“玉兔望月”,有的绣出了“桂树飘香”,还有的绣出了“柿柿如意”,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,承载着大家对中秋的美好祝福。社区工作人员用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瞬间,居民们也纷纷拿出手机,与自己的作品、身边的邻居合影留念。“你看我这个玉兔的眼睛绣得怎么样?”“你的桂花树绣得真好看,回头教教我呗!”邻里间的交流声、笑声此起彼伏,温暖的氛围在会议室里蔓延。
上午11时30分,活动圆满结束。居民们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刺绣作品满载而归,脸上满是喜悦与满足。社区负责人表示,未来社区将继续围绕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,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,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增进邻里情谊,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温暖的“团圆港湾”。
月光所照,皆是故乡;双手所绣,皆是团圆。南姜泰和社区“巧手绣中秋”活动,以传统手工艺为纽带,将中秋的团圆意蕴与邻里的温情紧密相连,不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让社区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与烟火气息,为这个中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色彩。
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伟健
发布于:山东省